查看原文
其他

姜飞 袁玥 | 传播与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三星堆的国际传播 ——对话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

姜飞 袁玥 新闻界 2023-03-28
摘要  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借助中国新型主流媒体的实践探索,中华文明以自信姿态走向世界。本文围绕“三星堆的国际传播”这一主题,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进行了访谈,着重探讨三星堆的文化传播价值何在、三星堆的全球用户如何定位、三星堆的国际传播平台建设与技术嵌入如何有效结合以及三星堆的国际传播效果等问题。李鹏认为,在文化价值挖掘层面,立足本地、本国、本民族的优质文化区位,将三星堆文化作为中国巴蜀地区的代表性文化,展示三星堆文化背后的历史脉络与考古细节,切中传播与中华文明走向世界之题;在全球用户定位层面,年轻、新奇、时尚的全球Z世代在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信息消费上表现突出,可爱中国的国家形象将借此良机在全球Z世代眼中进一步丰盈饱满;在传播平台建设与技术嵌入有效结合层面,秉承构建立体多维、沉浸互动的三星堆国际传播的宗旨,促进艺术、科技与人文三维共建,助力数字化基建。关键词  三星堆;国际传播;新型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
2022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推动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1]。为此,“立足中国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就至关重要。在那些中华文明故事之中,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真实例证,“三星堆文化”议题的世界性还亟待深入挖掘。注重对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不仅能够有效延续中华文化的历史血脉,生动讲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的文化历史故事[2],而且有助于在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话语传播框架下突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文化理念和主张。在此背景下,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将促使世界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华民族,而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也将以向世界讲述中国特色考古故事的方式为“文化中国”名片增色,使得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入人心。作为传播中华文明、讲述中国故事的代表性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立足于考古发现和考古科学,对兼具巴蜀地区文化特色和世界考古文明重大议题属性的“三星堆文化”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聚焦了全球视点,充实了中华文化对外传播、中国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新内涵。最近,姜飞教授和袁玥博士研究生围绕“三星堆的国际传播”这一主题对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李鹏进行了访谈。
一、由空间本土向全球认知的话语转型:三星堆的国际传播姜 &袁: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传播生态持续变动,出于向世界回答“中国是谁”“中国怎么样”等问题的传播目标,“讲好中国故事”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同轨并行。中国的文化传播叙事将超越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未知古老国度的中国定位,突破美欧媒体既定的媒体报道框架并打造新的认知建构模式,引导国际受众搁置乃至转换其原有的对中国的片面认知,以一种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新的定位去展示中华文明的历史底蕴和时代价值。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新型主流媒体一直在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融入中国智慧,以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把发生在中国、富含中国特色、表达中国态度的中国故事进行生动讲述。我们了解到,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署、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已经在2021年3月建成,平台将巴蜀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三星堆文化”以及“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作为传播重点,着力挖掘与之密切相关的传播资源,我们想请您详细讲一讲巴蜀地区的文化传播重点为什么是三星堆?三星堆文化的传播价值在哪?李鹏:自古以来,巴蜀地区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三星堆作为巴蜀文化的重要代表蕴含了丰富的巴蜀特色。身处巴蜀之地,讲述巴蜀文化故事,用三星堆文化做切入,以全球性重大考古发掘事件发生在巴蜀之地的绝佳契机联结中外,吸引世界目光,这是我们在进行传播定调时做出的精心设计。以“三星堆的国际传播”充实中国故事,表达四川特色,能够十分有效地展示中国三星堆与世界文明之间广泛的相融性与共通性[3],借此良机,也进一步充分调动了三星堆这一上古文明的文化感召力,使得人类的情感共鸣被自然地唤起。实际上,三星堆文化具有相当可观的传播价值。三星堆自身本就有着独特的魅力:第一,造型奇特的三星堆文物自带神秘感,能引起海内外受众强烈的好奇心。在已经出土的三星堆文物中,我们能看到巨大的青铜人像、近四米高的通天神树、双目外突的青铜面具等给人视觉冲击力的“上古神器”。这些造型奇特的古蜀瑰宝,与我们所熟悉的中原文化有着极大的不同,在带来新奇感的同时,也穿越古今,促使产生了古埃及人迁徙四川的人种“西来说”、外星人到巴蜀大地开创文明的“外太空遗址”说等民间猜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三星堆遗址所谓“神秘性”的种种幻想。“三星堆”持续的吸引力由此而来。第二,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曾屡次带给世人惊奇,巧夺天工的铸造工艺彰显着古蜀人的超凡想象力,精妙绝伦的艺术品蕴含了古蜀人的聪明睿智。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已经出土的三星堆文物,都是艺术和科学紧密结合的杰作,代表着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第三,三星堆所蕴含的古蜀人对于自然和世界的哲学思想具有人类共通性。从古蜀先民的太阳崇拜,到连接人与神的“通天神树”,都体现了古蜀人的世界观和宇宙观。敬畏自然、崇尚太阳、重视祭祀、认为万物有灵,是世界各国共通的文化现象,曾广泛存在于古埃及文明、玛雅文明等人类早期各种文明中。这种相似的精神认知将古蜀文明与地球上其他的古老文明连接起来。遗址中出土的黄金面具,与遥远的古埃及、古希腊和美洲古代文明中的金面具“撞脸”,被考古学家视为“不仅昭示了先人不谋而合的发展智慧,也寄托着世界各大洲人民世代相传的交流愿景”,展现了文化交流、文明交汇的魅力。第四,作为文化瑰宝,三星堆能够与其他文明产生共鸣[4],对人类艺术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世界欣赏东方文明、探索世界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三星堆文物夸张独特、别具一格的艺术表达方式,体现了三星堆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创了同时代青铜造型艺术的全新领域,有关三星堆的奥秘还需要中外各方充分调动智慧对其进行一一揭秘。姜 &袁:在不断构建中国故事的四川话语表达过程中,把“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作为突出特色的理由是什么?李鹏:2018年,四川就提出“三九大”是四川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资源禀赋的代表;2019年,四川推出全新宣传口号“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这其中所指的“三九大”是四川最有代表性的三张名片,“三”即是三星堆。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的新发现再次“震惊天下”,6座三星堆文化“祭祀坑”被“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组发现,包括黄金面具、青铜人像、青铜尊、玉琮、玉璧、金箔、象牙在内的500余件重要文物出土。借此良机,讲好中国考古故事和中国故事的四川表达互为表里,内外一体,我们以三星堆文化为重点传播内容,致力于讲好四川故事和中国考古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全面深刻理解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的文化传播内涵,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具体来讲,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明的灿烂明珠,向国际社会展示了神奇的三星堆文化和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集中精神、加大气力对“三星堆的国际传播”相关资源进行充分挖掘,对推动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姜 &袁:从巴蜀地区到全球各地,从巴蜀文化到世界文化大摇篮,从中华文明到世界文明,文化纽带中外相连,优秀文化成果全球共享,“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不仅仅是中国故事的四川表达和中国考古故事的世界讲述,更是优秀中华文化成果借助传播之手跨越文化边界,更新话语范式的一大重要举措。在这个意义上,“三星堆的国际传播”是一个绝佳的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案例。这也进一步预示着,文化和传播这两大焦点划出的传播同心圆在持续不断地发挥传播影响力,汇通中国故事的讲述、中国优秀文化成果的跨文化传播和国际传播。
二、“可爱中国”新型话语范式的构建:面向Z世代的立体传播姜 &袁:当前,全球互联网的用户规模持续不断地扩大,各年龄段的用户群体分布也不尽均衡,1995年至2009年出生的“Z世代”正在成为全球消费能力、学习能力和信息驾驭能力最为强势的群体,被认为是新媒体一代、新知识一代、新判断力一代、新文化的一代[5]。同时,他们也对既往的传播话语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传播受众的角度来讲,尽管三星堆文化发掘是世界考古领域的重大事件,但同时,它也具有相对小众、“高冷”“门槛高”的特点,如何在保持文化特质的前提下,不断挖掘古蜀文明的现代价值、共通价值,充分吸引海内外“Z世代”的信息消费注意力,做到在不断输出有传播价值、文化价值和消费价值的三星堆国际传播内容的同时,通过传播话语方式的创新,引导全球Z世代主动进入中国的国际传播圈,逐步推动“可爱中国”的国家形象深入人心?李鹏:如何获取最广泛的国际传播受众这一问题,一直是我们在传播实践摸索中不断考虑的。的确,Z世代已经成为当下的信息消费主力军。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20年的统计数据提到,全球Z世代约有18.5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24%,是数量最多的一代人,国内的互联网群体统计数据也显示中国的Z世代人群已经达到了2.6亿人。与互联网共生的“Z世代”不仅是各大网络平台的主要活跃使用者,并且更具有国际视野,对外来文化更加包容。互联网开放、包容、共享的特性,使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不断减少,年轻受众的欣赏趣味日益接近,海外“Z世代”受众对中华文化的接受度不断提高,将成为重塑世界对四川、中国印象的关键人群。我们深刻地明白,洞悉Z世代的网络使用习惯是国际传播重要突破口。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我们认为,Z世代在互联网平台选择的内容往往和个人喜好相结合,并且希望从中得到启发、答案或者共鸣,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内容创作实现更多的自我表达,Z世代希望通过内容创造来表达自己和展示自己的才能;二是通过内容进行更多互动。面对这一已经成长为移动互联网民中的新势力的群体,我们遵循分众传播、精准传播的传播方式,致力于推进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三星堆文化的亲和力。实际上,三星堆文化作为人类文明共同的瑰宝,天然地具有全球传播的基因。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为了让更多海外年轻人认识三星堆、了解三星堆、爱上三星堆,打造了“Z世代+新玩法”的国际传播范式,对三星堆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努力使海内外Z世代群体更好地感知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丰满的“可爱中国”的国家形象。为此,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选择在全球性主流社交媒体平台YouTube、Instagram、Twitter、Facebook开设专属账号,传播翔实有料、有趣有品的传播内容,吸引Z世代参与视频的生产和传播。同时,我们也在继续对社交新闻网站Reddit、问答社区Quora等全球Z世代用户集中聚集的新兴平台进行研究,不断对Z世代进行精准定位。姜 &袁:深受社交媒体影响的中国Z世代广泛接触使用互联网、即时通信、智能手机等科技产品,是国际舆论的新兴主流人群,他们有着独特知识体系,对“东升西降”的国际格局变化有着特殊的认知[6]。在这个背景下,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在全球性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部署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不断对Z世代进行有关三星堆文化的立体传播过程中,有没有哪些面向Z世代的传播现象级实践案例和经验可供借鉴呢?李鹏:2022年3月20日,《四川日报》、川观新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联合推出了一项特别策划——《我怎么这么好看(三星堆文物版)》,将三星堆文物原创手绘动画和最新发掘现场视频相结合,搭配融入了有四川方言元素的电音神曲,让3000年前的古蜀文物在互联网上“活”了、火了[7]。这也是我们在融媒体传播产品创新领域的一项诚意之作。每逢重要节点,结合新闻性、时效性的内容推出创意融媒产品,已成为四川日报全媒体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标配”。一边是三星堆文物,另一边是偏向酷、乐、潮、玩风格的Z时代年轻群体,如何把灿烂的古蜀文明讲好、讲活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几番头脑风暴后,川观新闻的主创团队决定采用改编歌曲、制作MV的形式把严肃的文博内容“掰开揉碎”,融入上口的歌词与“上头”的旋律中,这样一来,恰好符合了年轻人的信息消费口味,古蜀文物演绎电音和赛博朋克特效的加持让三星堆文物开口“唱电音”,肃穆的大立人一边拿着铲子挖挖挖,一边唱着“啷个办啷个办”,威武的铜兽面一边又蹦又跳一边脚下冒着动感光波……这些反差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审美感受和观看体验,满足了Z世代求新、求奇的审美趣味。这些创意点,不单单是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简单拼贴,而是通过押韵贴切的歌词、真实细腻的手绘让整首MV重构出穿越千年而来的古蜀王国,灿烂的中华文明和现代流行的创意玩法相碰撞,获得了全网浏览量、曝光量超5亿的传播效果。除了《我怎么这么好看》之外,“三星堆博物馆之夜”线上直播也是一个出圈爆款。针对海内外Z世代的国际传播,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为海内外青少年量身定制了三星堆直播课,成功获得规模不小的圈粉。2022年5月30日,我们举办了“三星堆博物馆之夜”线上直播活动,共有来自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耶鲁大学和美国中文学校的近200位青年参与,这场直播还吸引了数千名来自欧美合作院校中文课堂的学生“排队等候”。这也是自1986年三星堆遗址发掘祭祀坑以来,三星堆文化与北美青年的首次亲密互动。此外,这次活动还吸引了多国在川的留学生参与,成都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来自俄罗斯、法国、巴西等多国的在川留学生群体不仅观看了直播,还对三星堆文化产生了极为浓烈的兴趣,美国、英国、哥伦比亚、阿塞拜疆等国的绘画爱好者、涂鸦爱好者和中国文化爱好者则通过线上涂鸦上色的方式为三星堆渲染色彩,中外学生实现了线上+线下的梦幻联动。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副会长、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东亚系梁霞教授评价说:“YOUTH LINK将热爱中国文化、努力学习中文的美国青年群体紧密地连接在了一起。观众不仅享受了一场视觉盛宴,还增加了沉浸式的博物馆游览体验,参与了与考古学家和艺术家的对话,使观众对三星堆文化的丰富内涵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
三、平台与技术全面联动:国际传播话语路径新探索姜 &袁:在三星堆文化作为现象级的热门IP频频出圈的时候,打造国际受众的视听传播新体验尤为重要,这背后的两大支撑——传播平台建设和最新传播技术的应用——所能发挥出来的传播能量将直接与传播效果挂钩,请问三星堆的国际传播打造了怎样的国际视听新体验?李鹏:为打造良好的国际视听新体验,我们以三星堆+视频化的视频传播策略为主,力图打破文化壁垒。首先,在进行三星堆文化的宣发活动时,传播中心强调视频优先,用短视频、慢直播等可视化内容打头阵,强化影像叙事作用,避免语言差异带来的传播障碍。比如,跨界融合的“幻彩三星堆”[8]活动先采用短视频进行预热:推出《三星堆点睛计划》预热片,全方位展现一位小画家在三星堆绘画创作的生动画面,全片无台词无旁白叙事,直观生动地传达出“用想象和创意为三星堆上色”的活动主题。相应地,活动开展的时候,10位中外艺术家用中国画、油画、新媒体艺术等方式展现的“艺术”三星堆混剪视频,以独特的手绘线条勾勒出神秘的光影氛围,绚丽流畅的转场带来超感官的视觉盛宴,以镜头语言为载体,传递三星堆的艺术之美。“幻彩三星堆”活动开展现场,原生态纪实短视频的推出是该活动的第二大亮点,参与该活动的100多名景德镇陶瓷艺术创作者和30余位非遗传承人,以及各行各业的“生活艺术家”以原生态式的表达方式向海内外受众展示了一件件手工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提高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强了三星堆文化的国际传播亲和力。第三大亮点,就是“幻彩三星堆”活动的非遗教学慢直播,将非遗制作场景、工艺流程直观真实地展现在网友面前,带领全球网友沉浸式体验景德镇陶瓷、绵竹年画、徐氏泥彩塑等中国传统非遗手工艺,画面安静治愈,在场感极强,吸引了海量网友围观,这样的沉浸式体验治愈了全球网友。打造沉浸、互动、多维的立体传播是我们在进行面向Z世代的传播实践过程中总结、摸索出来的一条可行的传播路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9月三星堆考古发掘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发布时,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基于文物数字孪生推出双语版交互性挖宝小游戏,用户可以挥舞考古铲,体验在三星堆将文物一件件亲手挖出。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以直观地了解到每件文物的埋藏位置,学习考古知识、感受古蜀匠人的精湛之艺,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小游戏“Sanxingdui Culture”在各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后广受欢迎,参与游戏体验的用户累计达10万人。这样一来,以三星堆文化为主题的国际传播产品形态各异,拓展了三星堆的文化表达空间,短视频、3D动画、H5作品、慢直播、MV、小游戏等多种表现形式,有效结合了视听元素,结合了主流叙事和流行文化,赋予了古老文明新的生机与活力。姜 &袁:“考古”这一世界性话题的可塑性非常强,精品化内容和多样化艺术手段的强强联合能够面向全球受众打开一扇新的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之窗。刚才,您提到的这些传播案例精彩纷呈,确实给国际受众带来了非凡的国际视听传播新体验,那么请问,这些国际视听新体验又是通过哪些信息传播新技术达成的呢?李鹏:在打造国际视听传播新体验这一方面,加快技术基建是我们一直在做的。直播和沉浸式体验是重点:“5G+4K+VR”赋能直播新体验:在三星堆遗址2021年3月、5月和9月的几轮重大考古成功发布中,三星堆Facebook主页和YouTube频道联动CGTN持续多日同步推出2-3小时的考古发掘双语直播,最高在线观看人数上万人。科技是冰冷的,文化是沉寂的,而“科技+文化”却让文化复活、灵动起来,沉浸式体验使得用户流连忘返,虚拟现实技术AR和VR、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文化娱乐体验,将受众带入一个沉浸式的文化娱乐世界,也创造了更多的个性化体验。虚拟现实技术在不断地提升文化感知温度,拉近国际受众与三星堆文化的距离。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立足文物数字化技术,完善技术能力基础设施,采用全景拍摄、激光雷达建模、纹理相机扫描、数字仿真等,对新出土文物进行了超高精度数字化还原,对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发掘现场进行了全景数字化采集,构建三星堆文化数字资料库,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大量可视化交互,推出VR视频、第一人称视角探馆视频、线上文物3D云展馆等新媒体产品。用户不仅可以自由缩放旋转,观看出土文物纤毫毕现的细节,从不同角度查看每一个立面的造型,立体化感受古蜀匠人的精湛技艺;还可以跟随镜头,沉浸式地走入三星堆博物馆和发掘现场,身临其境地感受三星堆文化的魅力。基于上述的数字化基建能力,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下一步将探索更宏大的交互产品,复原三星堆历史场景,构建三星堆元宇宙,让海内外用户可以进入到三星堆历史古城,感受三千多年前三星堆人的生活。姜 &袁:信息传播新技术有着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迁的深厚能量。鉴于此,传播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成为当下的重点,诸多三星堆的短视频和直播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实践也已经开始走向智能传播,期待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的数字化基建水平迈上更高台阶。
四、多方合作共建大传播:传播机制与传播效果姜 &袁:据了解,2021年3月至今,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Sanxingdui Culture·三星堆文化”已经上线运营一年半了,“Sanxingdui Archaeology”三星堆考古双语官方网站、“Sanxingdui Culture·三星堆文化”Facebook公共主页、Twitter账号、Instagram账号、YouTube频道这一立体传播体系的构建基本部署完成,打造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国际传播平台实属不易,能请您具体讲讲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的用户运营与维护机制是什么样的吗?有哪些“背后的力量”在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的传播机制构建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呢?李鹏: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上线至今,一直坚持社群运营为核心的运营维护体系,尤其重视强化社群运营,与用户积极互动。如何把我们擅长的内容创作与渠道之间有效结合,怎么传播更有效,怎么讲故事会更可信、可爱、可敬,抓住Z世代注意力的有效途径有哪些?这些都是我们不断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Facebook平台,“Sanxingdui Culture”账号加入了头部考古和文化类社群,通过编辑筛选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动态、三星堆最新科研成果、三星堆文物赏析等推文发布到社群中后,以优质的传播内容获得社群用户大量关注和好评,推文条均点赞近200个。未来,我们将继续沿着这个思路,吸收更多社群用户运营维护的传播技巧和专业知识,争取打造一个专属于全球三星堆文化爱好者的巨型互联网社群。在建立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的时候,我们采取的是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三星堆博物馆三位一体合作共建,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馆提供第一手的素材和资源,相关专家对所有内容的准确性进行把关,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四川国际传播中心凭借专业的内容生产团队和丰富的融合创新经验,进行内容策划和生产,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同时利用数据运营思维监控平台热点、用户反馈,对内容生产策划进行不断迭代。这样一来,三位一体共同保障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实现“专业打底、面向大众”的宗旨,表达文化自信的态度,用四川方式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四川将逐步加入中国国际传播的大传播队伍,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传播能力。姜 &袁:在不断践行中国故事的四川表达过程中,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确实向世界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三星堆的文化华章和引人入胜的考古细节,那么,在传播效果这一块,三星堆的国际传播到底做出了哪些亮眼的成绩?李鹏:第一,从粉丝量来看,三星堆国际传播平台——“Sanxingdui Culture·三星堆文化”上线至今,已经发布的文章和推文超过了1000篇,积累了6万粉丝,通过社群精准覆盖的垂类人群近100万,帖文条均互动数过百。第二,重大报道方面,2021年3月和9月、2022年6月,央视连续推出三季《三星堆新发现》直播特别节目,对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进行了大规模报道,累计流量超百亿,成为现象级传播节目。其中国际传播部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直播《三星堆新发现》,CNN西语频道、美国广播公司、日本朝日电视台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227家电视台/频道和网络新媒体平台引用报道,海内外累计观看超过1亿次。三星堆文化账号Facebook主页和YouTube频道同步推出的双语直播,推出《三分钟了解三星堆文明》视频百科、新出土文物海报等原创策划,被CGTN、Culture Express、China plus podcasts、《南华早报》、墨西哥《真理报》等海内外主流媒体转载,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传播量最高超过100万,新出土文物系列海报被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等推特平台大V转载,曝光10万+。第三,《我怎么这么好看》MV和“幻彩三星堆”活动成为了全球爆款。《我怎么这么好看》MV用电音和赛博朋克特效吸粉无数;“幻彩三星堆”中华文化全球推广活动则巧妙抓住了“Z世代”喜爱探索创新、互动体验的特点,成功把三星堆推向世界,这个活动的全网传播量突破了5000万。第四,海外央媒账号的运营有道。三星堆的国际传播以CGTN、CCTV、《人民日报》、新华社海外社交平台账号为主,在数次考古发掘成果发布节点进行报道。其中,人民日报Facebook主页(粉丝8500万+)发布的最新成果帖文点赞数10000+,效果较为突出。其他账号如Chinatrending、Chinafocus、CGTN Inheritors、Globaltimes等条均互动数百到千余不等。YouTube以CGTN、NewsChinaTV、SouthChinaMorningPost、CCTV等主流媒体为主,播放量最高100万+。第五,落地活动实现有效传播。2021年6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国际视角下的三星堆文明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英国、日本、新西兰、中国等地的20多位世界著名考古学家参与本次会议,通过影响专业领域精英人群,开展三星堆国际传播工作。2019年举办“三星堆:人与神的世界——四川古蜀文明特展”,接待观众35万人次,被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报道“展览以一种伟大的方式展示了中国考古学的神话”,实现世界语境下的直观式、开放式的文明对话,为中意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贡献了重要力量。为三星堆的国际传播实践经验做小结,可以得出以下判断:坚守自身的文化方位,以饱满的文化自信和深刻的文化自觉为核心,不断对三星堆文化价值进行细致梳理[9],不断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充实三星堆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将立体传播、智能传播作为具体的传播策略,从而在内容输出层面持续领航,在话语表达层面不断创新,在频道/平台和技术层面继续发挥强劲优势,就完全可以开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和中国新型主流媒体国际传播的新局面。



  • 作者:姜飞,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北京100089;袁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9


  • 原文刊载于《新闻界》杂志2022年第11期,参考文献详见原文

往期精彩回顾

白彦泽 姬德强 | 作为冲突的传播:国际传播的内在理路与前沿问题

郭旭东 | 城市传播研究的起源:理论回溯、发展历程与概念界定

建构作为纪念空间的“延乔路”:内容策展、互动仪式与数字记忆实践

陈薇 施瑞鑫 | 科学程式还是知识政治:STS视角下清洁能源议题的边界竞争和联合生产

《新闻界》2022年第11期目录

多重距离框架下世界各国新闻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情感倾向:同质与异质偏好的双重效应(2013—2020年)

张放 范琳琅 | 公共危机中社交媒体辟谣信息采纳的关键要素探究——基于新冠疫情微博辟谣文本的计算分析

2023年《新闻界》征订来啦~

刘涛 吴思 | 中国环境治理的本土实践及话语体系创新——基于“河长制”的话语实践考察

詹恂 祝丹文 | 数字新闻学视域下主流媒体融合新闻的情感话语建构——基于第 28-31届中国新闻奖媒体融合奖项的叙事研究

李玉媛 佘文斌 | 数字新闻学研究的科学技术学路径——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和技术的社会建构理论视角

谢宜璋 | 论数字网络空间中发行权用尽原则的突破与适用——兼评我国NFT作品侵权第一案

要欣委 李明伟 | 遁入“洞穴”?——对元宇宙迷思的三重否思

蒋晓丽 夏晓非 | 文本、语境与价值:策展新闻的融合叙事表达

专题推介 |《新闻界》刊发元宇宙相关文章摘选

喻国明等 | 具身方式、空间方式与社交方式:元宇宙的三大入口研究——基于传播学逻辑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发展分析

《新闻界》2022年第9期目录

专题推介 |《新闻界》近年刊发县级融媒体建设相关文章摘选

董子铭 | 超越心物二元论:技术意向性与环境可供性在新媒介研究中的源流交汇

何塞·范·迪克 张志安等 | 平台社会中的新闻业:算法透明性与公共价值——对话荷兰乌德勒支大学杰出教授何塞·范·迪克教授

李拓 白红义 | 新闻权威:一个经典概念的形成、逻辑与议程

编辑: 徐秋染 

   校对: 李韵奕 

审核: 段吉平  邓树明 


欢迎扫码订阅2023年度

《新闻界》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